隨著ERP在企業應用的深入,ERP系統逐漸顯示出其局限性。當ERP下達的工單到生產現場后,產品制造是以產線 “工單”或“批次”(Batch)為線索的執行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現場管理人員需要實時信息進行決策(比如:不同產線上目前正在執行那些工單,進度如何,是否有質量異常的情況);
執行人員需要得到實時的任務,以確保他們在正確的時間、地點,執行正確的工作(比如:物料應該在什么時候供應到工位,那些工位有設備異常,需要馬上進行搶修等)。
同時,生產排程、完工情況、班組/人員、物料齊套率、設備維護、質量報警等各執行要素,相互促進也互相制約,可謂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。只有獲取實 時信息,方能確保生產計劃高效/順利的執行。但傳統ERP定位于企業計劃,其管理的數據以周、天為時間周期,無法對現場執行實時的有效管控,即所謂的在制造過程中存在“信息黑洞”。
【2、為什么需要MES? 】
由于ERP等是屬于企業上層的信息系統,一般對車間層的管理流程不提供直接和詳細的支持;現場自動化和信號采集是屬于企業下層的信息系統,本身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管理系統。比如面對以下車間管理的典型問題,它們就難以給出完善的解決手段:
如何追溯產品的所有生產過程信息?如:原料供應商、操作機臺、操作人員、經過的工序、生產時間日期和關鍵的工藝參數?
如何防止部件裝配錯誤、產品生產流程錯誤、產品混裝和貨品交接錯誤?
如何知道生產線上當前出現最多的5種產品缺陷是什么?次品數量各是多少?
目前倉庫以及前、后工序線上的每種產品數量各是多少?要分別供應給哪些供應商?何時能夠及時交貨?
生產線和加工設備有多少時間在生產,多少時間在停轉和空轉?
影響生產潛能的最主要原因是:設備故障?調度失誤?材料供應不及時?工人培訓不夠?還是工藝指標不合理?
能否對產品的質量檢測數據自動進行統計和分析,將質量隱患消滅于萌芽之中?
能否廢除人工報表,自動統計每個過程的生產數量、合格率和缺陷代碼?
制造執行系統MES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白,在產品從工單發出到成品產出的過程中,扮演生產活動最佳化的信息傳遞者,改善生產條件及準時出貨、庫存周轉、生產毛利及現金流量效益,并且也在企業上下層之間提供一個雙向的生產信息流。
【4、MES與ERP在功能與技術上的差異 】
1. ERP 與MES 的定位不同
傳統ERP定位于企業計劃。主要面向管理人員,其管理的數據以周、天為時間周期。當ERP下達的工單到生產現場后,ERP無法對現場進行實時有效管控,出現工單執行過程中的“信息黑洞”。
MES系統定位于執行層面。它接轉ERP下達的工單,并實時發布到產線,通過現場的數據采集,直接對一線操作和車間管理人員提供生產支持。其管理的數據以現在、下一個小時為時間周期,為現場管理人員提供實時信息進行決策。
2. ERP 與MES 管理的功能范圍不同
ERP主要管理采購、財務、銷售、生產訂單管理、發運管理、成品倉儲計劃控制等計劃層面功能。
MES主要提供車間的工單派發、制程防錯、產品譜系、SPC質量分析、設備OEE分析、制程追溯等執行層面的功能。
3. MES與ERP系統有不同的技術要求
ERP 主要處理計劃數據,數據量小,不需要和底層硬件交互,易于采用集中的方式管理。更重要的是ERP在實施時,計劃的流程相對固定。而MES的數據粒度小,數 據量大,和工廠的工藝、車間管理流程、自動化程度密切相關,不同企業實施時差異很大,且需要不斷適應車間管理模式的變革,因此更需要系統的柔性和對集團推廣的支持能力。另外,MES系統直接記錄生產的過程數據,因此在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比ERP 要求更高。